掩埋在厚土中的国宝
“罗子国是当时汨罗江流域方圆5000平方公里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也是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曾经写作、生活过的地方,是湖南历史上最早有记录的藩国,是研究楚国历史、湖湘文化的重要历史平台。”区文广新局局长曹驰飞告诉记者,1957年,省博物馆曾在古罗城村考古,现场调查、考古钻探及试掘结果表明,罗子国城遗址布局为坐东朝西、以东为上,整体略呈长方形,总面积约25公顷,共发现遗迹现象94处,其中城门4处、河道3处、道路2处、房址24座、方形或长方形坑2座、不规则的灰坑55座。出土陶器的质地、器型、饰纹的风格与长沙楚墓中的陶器风格基本一致,城址的时代当属春秋战国时期。该遗址是目前所知研究罗子国历史唯一的实物资料。
2013年,罗子国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屈原管理区区委书记邱虹对记者说:“罗子国遗址是屈原管理区最宝贵的文化遗产,它将成为青少年学习历史的校外课堂。罗子国城址特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,也将成为湘江下游地区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中最热的亮点。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,对研究楚文化、湖湘文化、屈原文化等,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。”
遗址城墙东西长490米、南北宽400米。东北城郭保存较好,墙基宽14米、残高约3米。当年它是以黄土分层夯筑而成的,城内西南部有长25米、宽7米的土台。罗子国城遗址地层堆积大致可分为三层:第一层为耕土层,土质疏松,土色杂乱,内含有植物腐朽物、残破砖瓦、残瓷片等遗物;第二层为扰乱层,黄褐色黏土,土质疏松,土色杂乱,含有草根、瓷片等遗物;第三层为文化层,即东周春秋时期遗迹层,发现有房基、灰坑、窖穴和河道等。城址东面出土有灰陶绳纹鬲、豆、罐、钵及一些绳纹硬胎陶片。
徜徉护城河,记者发现,南、北、西三面护城河均保存甚好,现存遗迹宽约5至10米,水深最浅处超过3米。河中长满水生植物,河堤内外荒草萋萋、杂树成林,但掩不住历史的骨骼。
“断魂千里,明月照荒丘”
“罗子国,这个商、周时期的王国,不知什么原由,在古代史料中一片空白。让我们无法深入其中,想追寻它的脚步、它的风采,只能是望洋兴叹。”诗人南歌突然幽幽地叹道。站在罗子国遗址之上,满目是空旷的稻田,那些稻梗在风中诉说着一段隐藏在这片土地3000多年来不见天日的历史。
这片土地,曾是湘阴县汨罗江、湘江的滩涂,1958年被湘阴县东塘公社、汨罗公社(今汨罗市汨罗镇)等地干群围垦农场后成了良田,上世纪90年代后这儿是一片桑园,现在又恢复为稻田。“谁道英灵安在?空惆怅霸业东流,想必是,断魂千里,明月照荒丘。”记者想起这诗句,好像看到洪水过后的荒丘,退水后牛群和鸟类在这儿生息的场景,谁会想到曾有一个王国在此建都?
一个捕鸟而王的国度消亡了,而飞鸟还在空中翱翔。